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2025级新生迎新工作中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激活基层党建效能。学院党委第一时间统筹部署,充分发挥师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迎新工作任务细化到支部、落实到岗位,通过组建党员服务队、划定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岗等形式,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联动、党员冲锋”的迎新工作格局。
党委掌舵启航,筑强迎新保障
学院党委将迎新工作作为开学季重要政治任务与民生服务工作,提前谋划、系统统筹,以“早部署、细安排、强协同”确保迎新工作高效有序。党委牵头召开迎新工作专题会议,深入分析新生规模、报到流程、服务需求等关键要素,制定涵盖报到引导、手续办理、后勤保障、安全教育、适应性帮扶等迎新及入学教育全环节工作方案,明确学院各办公室职责分工与时间节点。同时,党委注重整合师生党支部、行政科室、学生组织等多方力量,建立“党委统一指挥、各小组分工协作、党员骨干带头冲锋”的协同机制,既统筹调配人力、物资、场地等资源,又针对特殊新生群体制定“一对一”帮扶预案,通过提前发布迎新指南、组建线上服务群等举措,将统筹部署延伸至迎新前的每一个细节,切实以周密的顶层设计为新生打造安全、便捷、温暖的入学体验,彰显党委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师生支部协同,担当使命护航
学院师生党支部迅速响应党委决策部署,以“师生同力、责任划分、服务第一”的理念,成为迎新工作中的重要力量。首先是积极谋划党员先锋岗的安排,考虑到男女新生宿舍距离远,分别在学生社区11栋和25栋设立了两个党员先锋岗,构建了学生宿舍联系的桥梁,有序地将新生进行合理分流,做到了“新生少跑路,家长少操心”。
教师党支部主动扛起责任,组织党员教师提前梳理新生专业认知、学业规划等需求,在迎新现场设立“专业咨询岗”,为新生及家长详细解读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发展路径;学生党支部则充分发挥“朋辈引领”优势,组建党员迎新志愿服务队,与教师党支部形成“1名教师党员+3名学生党员”的帮扶小组,全程陪同新生完成报到登记、宿舍入住、物资领取等流程,用“学长学姐”的亲和力化解新生初入校园的陌生感。各党支部还建立实时沟通机制,针对迎新过程中出现的临时需求快速响应——教师党支部协调后勤解决宿舍设施问题,学生党支部协助整理新生档案、购买生活物资,真正实现“师生支部手拉手、迎新服务心连心”。这种紧密联动的工作模式,不仅高效落实了党委迎新工作要求,更以基层党组织的协同发力,让新生在入学第一时间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担当,充分彰显了师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站党员先锋岗,做模范排头兵
学院全体师生党员积极响应党支部号召,发扬“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拼搏奋斗精神,主动投身迎新一线,从新生报到引导、行李搬运,到校园环境介绍、入学手续办理,再到学业规划咨询、生活困难帮扶,处处可见党员忙碌的身影。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细雨绵绵,师生党员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名党员根据支部统一安排下沉到各个新生宿舍,形成了党员包保宿舍体制,他们深入新生寝室系统了解新生信息和困惑难题,力争做到“将困难解决在最前线,学生诉求不出宿舍”。他们以耐心细致的服务为新生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不仅让新生感受到校园的温暖与关怀,更以先锋模范形象彰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生动诠释了学院党委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为迎新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筑牢了坚实的组织根基。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将以迎新工作为起点,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让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贯穿发展全过程。师生党支部将以迎新联动为契机,深化协作模式,打破师生党建壁垒,在教学科研、学风建设、志愿服务等领域形成更多“支部联动”品牌,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协同中愈发坚固。广大党员也将以迎新中的冲锋姿态为标杆,把服务师生、担当作为的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术攻关、学生管理等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成为带动师生共同进步的“领头雁”。